这个11月,纪念德鲁克诞辰115年,我们用怎样的方式?……

今年恰逢德鲁克诞辰115年,几乎每次诞辰纪念日,管理学同仁、出版社、研究机构、企业界等都会组织相关研究活动,来缅怀这位并未离我们远去的管理学先驱。笔者选择通过翻译一本“填补彼得·德鲁克关于战略著作空白”的书来向德鲁克致敬,我在翻译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本书作者的初衷——重新认识德鲁克。他是管理学大师,是战略思考先锋,还是社会科学家?本书给出了一个独特的答案。以下是我为本书做的序:
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美)罗伯特·W. 斯威姆(德鲁克的学生、同事、相交近30年的挚友)
译者:蔡春华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2005),1909 年出生于奥地利,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7 岁中学毕业后在德国汉堡和法兰克福、英国伦敦、奥地利维也纳等地生活、工作和学习;1937 年德鲁克离开欧洲来到美国,由于偶然得到研究通用汽车的机会,他由一名政治学教授成功转型为管理学教授。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对企业管理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德鲁克在多个领域有过职业经历,包括证券分析师、报刊编辑、教授、政府和企业咨询顾问等。作为一位顾问,德鲁克与多家知名企业和组织合作过,其中包括通用电气、宝洁公司、通用汽车、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等。独特的复合经历赋予了德鲁克管理思想体察入微、高瞻远瞩而又躬身入局的特点,他终成“入世式治学”的一代管理学宗师。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去世,但他在管理学领域的影响深远,继续影响着当代的管理理论和实践。
在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中,增长战略可谓是整个思想宝藏中的一颗明珠。德鲁克的增长战略不仅是一种商业策略,更是一种组织的哲学思考和实践路径。德鲁克的《成果管理》《管理的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等著作是战略理论的源头之一,后来很多战略理论、概念和成果,都或多或少从德鲁克的思想中汲取过营养。在战略领域,人们熟知奠基性人物“三安”(指安索夫、安德鲁斯、安东尼)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实际上德鲁克的战略著作出版得比他们更早。《成果管理》写的是企业战略,只不过在 20 世纪 60 年代,“企业战略”这个词还相对敏感,因此当德鲁克想把这本书命名为“企业战略”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最后取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书名——《成果管理》。
本书的作者是德鲁克相交近30年的挚友,他在书中总结了德鲁克战略思想的精髓。为了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德鲁克战略思想以及更好地阅读本书,译者提炼了德鲁克战略思想的5个重要特点及其对应的章节,供读者参考。
1. 强烈的客户导向
德鲁克认为企业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营销、创新等都应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他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企业的唯一目标是创造客户。”他又说:“企业只有两个基本功能,那就是创新和营销。”这意味着,德鲁克认为客户是通过创新和营销创造出来的。译者长期研究和实践战略规划方法论—BLM(业务领导力模型),在 BLM 中“业务设计”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客户选择”为起点的。业务设计方法论(包括客户选择、价值主张、活动范围、盈利模式和战略控制点五要素)起源于《发现利润区》(1998)、《价值网:打破供应链、挖掘隐利润》(2000),但是思想渊源其实来自德鲁克。早在 1954 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就提出企业经营的三个基本问题:①我们的经营业务是什么?②谁是我们的客户;③客户主张的价值是什么?经过十年的思考,德鲁克在《成果管理》中将这三个基本问题升级为四个:①我们的客户是谁?②我们的客户重视什么?③我们如何从这个业务中赚钱?④我们提供价值的经营逻辑是什么?可以说,围绕这四个问题,德鲁克几乎以一己之力奠定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础(后续的战略理论无外乎是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和丰富)。遗憾的是,现有的战略管理教材甚至连“客户分析”都是缺失的。本书的第 3 章深入讨论了德鲁克对客户、营销和销售的观点。
20 世纪 60 年代的管理主题是市场营销(知名的《营销短视症》写于 1959 年),
但是德鲁克并不把“创造客户”视为营销层面的事情,而是把它上升为战略层面,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2. 创新驱动
创新是德鲁克增长战略思想中重要的要素,他认为企业应该持续地寻找变革的机会,并提出“取得成果靠的是利用机会,而不是通过解决问题”(详见第 3 章相关内容)。这一洞见来自德鲁克少年时期的学习经历和总结㊀ 。译者认为,战略管理是战略理论、组织理论、创新理论、传播理论、控制理论等的结合体,构建战略管理体系需要通盘考虑战略、组织、创新、传播与控制等问题,尤其是创新。尽管创新在战略规划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创新教育长期缺席于管理学教育。德鲁克继承了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思想—“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因此德鲁克的创新是广义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客户价值创新、管理及组织创新等。在《创新与创业精神㊁ 》中,德鲁克探讨了创新对企业战略和成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组织中培养创业精神;同时分析了创新的七大来源,分别是意外的成功和失败、不一致性、流程需求、行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观念和认知上的变化、新知识(详见第 5 章相关内容)。此外,德鲁克的创新思维还体现在“弃权法则”(摆脱过去),德鲁克提出企业应不断质疑和重新思考其核心假设,包括市场定位、客户、产品和技术,这有助于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确保其战略仍然相关和有效。这一观点对战略管理过程中的战略评估环节有着很大启发(详见第 6 章相关内容,此章言简意赅,不可错过)。
值得指出的是,德鲁克强调资源要投在机会上,这给不少人造成了不小的误解,认为企业注重战略机会,从而可以忽略组织能力建设。实际上,德鲁克机会观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把资源投在创造机会的能力上。德鲁克从未否定建设组织能力的重要性。
3. 目标牵引
德鲁克可能是管理学者中最重视“目标”的人之一,他一直鼓励企业通过明确目标和分解任务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组织的整体效率。现在广泛使用的 OGSM方法就是由德鲁克在20世纪中期提出的由目标管理理念演变而来的。20世纪50年代,丰田为了达到 JIT 生产目的,根据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的目标管理理念,设计及执行了一系列计划表,这是 OGSM 的雏形;后来 OGSM 由宝洁公司进一步完善,而德鲁克曾为宝洁公司提供过咨询服务并帮助其改进管理实践。OGSM 的出色之处在于,它构建了一个自上而下(top-down)分解的自洽体系。目标是 OGSM 的精髓,OGSM 中的“O”是指设定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强和有时限的目标(SMART 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到个人。作为目标管理法则,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目标管理”概念,后来由乔治·多兰在一篇题为《有一种 S.M.A.R.T方法来书写管理目标》(There’s a S.M.A.R.T.way to write management’s goals and objectives)的论文中提出今天为我们所熟知的设定管理目标的 SMART 法则: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levant(相关性强的);Time-bound(有时限的)。德鲁克还有很多关于“目标”的精彩论述,如“目标不是结局,而是方向。它们不是命令,而是承诺”(详见第 2 章相关内容),这些见解对于在战略分解、绩效管理等方面的一些错误做法(如“用指标代替目标”)无疑是一记当头棒喝。
此外,德鲁克目标管理(MBO)的原文是“Management by Objectives”,当时的翻译是为了使读者更加直白地理解。德鲁克并非不重视“过程管理”而只重视“结果导向”,在这点上很多人都误解了德鲁克,甚至包括质量管理大师戴明。
4.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起源于奥利弗·谢尔登的《管理哲学》(1923),在霍华德·R. 鲍恩的《商人的社会责任》(1953)中被正式提出。虽然不是最早提出的人,但德鲁克对社会责任做了重要论述。他提出企业的增长不能脱离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企业应该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关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他还提出要“通过企业的业务为解决社会问题做出贡献”。这一主张后来被“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和马克·克莱默提出的“共享价值理论”所完善㊀ 。不得不说德鲁克具有超越时代的预见性。作为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延续,如今 ESG ㊁ 成为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有足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标准。ESG不仅高度契合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也为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提供了系统性、可量化的操作框架。本书虽然没有集中讨论德鲁克战略思想中关于“社会责任”的部分,但是社会责任战略、ESG 战略如今已经成为企业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此译者推荐阅读《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等书。
5. 战略决策
这是德鲁克战略思想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点。战略大致上可以分为战略内容和战略过程两个维度,德鲁克并非只关注战略内容(即战略产出),他还十分注重战略是如何形成的,即战略决策,这从德鲁克对战略规划做的定义中可见端倪,即“战略规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即系统性地做出当下创业(风险)决策的同时尽可能地了解这些决策的未来结果;系统性地组织实施这些决策所需的行动;并通过有组织的、系统性的反馈来衡量这些决策与预期的结果”(详见第 11 章相关内容)。对于战略决策,德鲁克给出了战略决策的过程以及决策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指出战略决策需要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的支持,即一方面企业高层领导需要远见卓识和具备决策能力,带领团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另一方面团队成员也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可以参与决策过程。第 12 章讨论了一个“德鲁克空白”—团体决策(或者称为群体决策),这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战略决策方式。研究表明,尽管群体决策所需的时间比个体决策更长,同时群体决策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和局限,但群体决策的质量从整体而言比个体决策更高。
德鲁克是一位多产作家,撰写了多本关于管理、经济学、社会和政治的书籍。德鲁克对于企业战略的论述分散于《管理的实践》《成果管理》等著作中,因此如何从战略角度进行阅读是一件不小的挑战。译者根据自身经验,给出如下阅读顺序供参考:①阅读《成果管理》《管理的实践》,对德鲁克的战略管理进行整体把握;②阅读《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创新与创业精神》,这两本书讨论了战略的具体实践,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德鲁克的战略思想,尤其是对创新的重视;③阅读《九十年代的管理》和《巨变时代的管理》,以了解德鲁克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做的修正。实际上,德鲁克一直在迭代其战略思想;④阅读《下一个社会的管理》《21 世纪的管理挑战》,了解在“知识经济”时代,德鲁克对管理和环境变化的思考;⑤阅读《管理的实践》和《后资本主义社会》,针对性阅读这两本书以了解关于组织的理论。战略决定组织,组织跟随战略,组织是执行战略的载体,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组织的运作方式。在此基础上,阅读德鲁克的其他著作,如《公司的概念》(1946)、《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66)、《断层时代》(1968)、《技术与管理》(1970)、《认识管理》(1977)、《管理前沿》(1986)、《管理未来》(1992)、《德鲁克论管理》(1998)、《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2001)、《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2006)、《德鲁克演讲实录》(2010)等(上述书单几乎对应本书提及的德鲁克关于战略的全部书籍)。当然,战略理论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本书不仅介绍了德鲁克战略思想中的精华,还填补了“德鲁克空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还需要继续填补“德鲁克空白”。
德鲁克思想精典课程: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