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是最好的输入,教是最好的学,这个方法一定有效!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列开往北京方向的火车上,有一位农民父亲去看望在京城读书的孩子:他的女儿三年前上考上了清华,儿子也在今年上了北大。有人就好奇地向他请教其中的秘诀:“你把两个孩子都拉扯进了名牌大学,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啊,给我们传授一下。”
农民父亲挠挠头,憨厚地说:“我是庄稼人,祖祖辈辈都修理地球的。我没什么文化,只念了一年高小,也不懂什么绝招,只是觉得孩子上学花了那么多钱,不能白花了,就让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把老师在学校讲的内容跟我讲一遍。如果我有弄不懂的地方就问孩子,孩子也弄不懂的话,就让他第二天再去问老师。这样一来,花一份的钱,教了两个人。”
这位农民喝了一口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接着说:“奇怪的是,孩子学习的劲头特别强,哪怕是别人的孩子看电视、玩游戏,他也不为所动,就这样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尖子生,直到考上清华、北大……”
其实,这个没有上过学的农民父亲无招胜有招,他那朴素的话语藏着经典的智慧,不经意间使用了著名的费曼学习法,这个方法因为由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费曼提出而得名。
费曼认为,天才的真正标志,在于能够以极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向任何人解释清楚复杂的概念,甚至是一个八岁的孩子也能听懂。如果能把一个概念向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讲明白,那就说明你已经熟练掌握了这个知识点。相反,如果不能把一个知识讲得让一个外行人也能听懂,那就说明你自己对这个概念也是一知半解的。
与这位农民父亲教育孩子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打磨法。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以语言平易通俗而著称,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家知道,诗词创作靠灵感,更需要精心打磨,所以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说法,那么,白居易是如何修改自己诗作的呢?
北宋孔平仲在其笔记《孔氏谈苑》里说:“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
白居易每次写完一首诗,都要讲给一个街坊老太太听。然后问她是否能懂其中的意思。如果老太太说能懂,就留下这首诗;如果老太太说不懂,就反复进行修改。
妇孺老幼都能听得懂的诗才是好诗,白居易就是以此作为对标对表的标准,并不断完善创作,升级迭代,从而保证每一篇作品都是精品,每一句话都朗朗上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等经典名句更是脍炙人口,很多小朋友也都可以如数家珍、信手拈来。
白居易这种通俗易懂而又意蕴深厚的诗风很受老百姓欢迎,被称之为“白体诗”,又称“香山体”。他的作品还漂洋过海,走出国门,深得日本人喜爱,成为日本人心中的诗神。
因此,有人说,白居易才是真正的费曼学习法的鼻祖,而费曼则是一个将深入浅出践行到底的“美版白居易”。遗憾的是,白居易虽然应用得好,但却没有总结出来,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抽象为“白居易学习法”。就这样,我们老祖宗发明的好宝贝,一千多年以后被美国人费曼给抢走了。
二、理论逻辑
费曼学习法,又称费曼技巧或费曼笔记法,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在学习和教学生涯中总结出的一套学习技巧。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以简洁、易懂的方式解释和传授给他人,从而检验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该方法具有很强的普适性,不仅适用于学习,也可以应用于职业培训、技能提升等多个领域。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称赞:“费曼的学习方法让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没有比他更擅长的老师。”

费曼学习法的创造者费曼是量子电动力学创始人之一、纳米技术之父,在物理领域拥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和地位,被誉为世界上第二个“爱因斯坦”。他17岁考入麻省理工,学习数学和电气工程;21岁成为普特南研究员,是该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24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参与了著名的“曼哈顿计划”;47岁赢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物理学家汉斯·贝特这样评价他:“世界上有一种天才,无人可以超越,就像表演魔术一样,这个人就是理查德·费曼。”
费曼学习法是一种高效、实用的学习方法,它鼓励学习者采取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和理解知识,并通过教学相长的过程来检验和加深自己的理解。它可以简化为四个单词:Concept(概念)、Review(回顾)、Simplify(简化)、Teach(教给别人)。
1.选择一个你要理解的概念。
找一张白纸,把这个概念写在白纸的最上方。想象一下,如果你要把它教给一个孩子,你会讲哪些,并写下来。当你自始至终都用孩子可以理解的简单的语言写出一个想法,那么你便迫使自己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了这个概念,并简化了观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2.回顾找到卡点,重新梳理。
在第一步中,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卡壳,无法自圆其说,或者说不能将重要的概念联系起来。这一反馈相当宝贵,因为你已经发现了自己知识的边缘。这些卡点就是学习开始的地方,优化的重点。那么请回到原始材料,重新学习,弥补漏洞,直到可以用基本的术语解释这一概念。
3.将语言条理化,简化。
将知识条理化,并用简单的语言组织成一个流畅的故事。然后,将这个故事大声读出来,如果这些解释不够简单,或者听起来比较混乱,这意味着你还要进一步优化。
4.通过传授检验学习成果。
如果你真的想确保自己的理解没什么问题,就把它教给另一个人(理想状态下,这个人应该对这个话题知之甚少,或者就找个8岁的孩子)。检测知识最终的途径是你有能力把知识传播给另一个人。
三、启智增慧
费曼学习法在全球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让很多学生因此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被誉为最高效的学习方法之一。这与学习金字塔的结论不谋而合、殊途同归。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是“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输出就是最好的输入,教就是最好的学。在这种方式下,知识的参与度最高,最能体现学以致用,也最能促进学习的效率。讲得明白,才能证明想得清楚;讲得形象,才能证明想得深刻;讲得生动,才能证明想得系统。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曾经讲过:“在任何一个领域,输出能力最强的那些人都会摘走最大的红利。无论是写作,还是演讲,你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强化培养至少其中一种输出能力,并且长期坚持向外界输出自己的思考和观念,直到成为市场中最强的前20%。”
遗憾的是,从小到大,我们听得最多的都是好好学习,好好读书,这些强调的都是输入,而对输出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一些爱输出的人甚至冠以“好为人师”的帽子,认为他们不谦虚、爱显摆。
其实,“好为人师”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读完书后给大家分享一下,不仅教会了别人,也能帮助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好多知识,开始是并不明白的,但在讲给别人听、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谈笑间就把自己讲明白了。
输出的方式可以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呈现方式,输出的形式可以专一深耕,通过文字来表达想法、输出观点;也可以图文并茂,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方式来多元呈现。
拿我个人著书立说的经历来说,我觉得输出的最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避免闭门造车,自说自画,将自己所学知识与时代、社会联系起来,让枯燥知识变成源头活水。这种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反馈,不论是肯定还是批评,对于我的创作都是有益的。
在创作路上,有些赞誉,让我知道自己的努力不是白费的,是有价值的,是可以影响到他人的,这让我信心倍增,进一步坚定勇毅前行的决心。有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看到我的书后,对我刮目相看,意味深长地鼓励我:“没想到你还有这两下子!立德、立功、立言是人生的三大价值追求。著书立说就是在立言,你做了我一直想做、但一直未做的事。”有些批评的意见,一度让我倍受打击,情绪很受挫,但也引发了我深入的思考,“这么想的肯定不只一个人,而是相当一批读者的视角”,提醒我及时修正方向,少走了很多弯路。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