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长处创造成果七步曲
多数人都以为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其实不然。更多的情况是,人们只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即便是在这一点上,人们也往往认识不清。然而,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如果从事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是无法取得成就的,更不用说那些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情。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唯一途径就是回馈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12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比较。我本人采用这种方法已有15~20年了,而每次使用都有意外的收获。
如何做事是一个人的个性问题。无论个性是“自然形成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它必定是早在进入职场之前就已经形成。因而,一个人的做事方式,就如他擅长或不擅长什么一样,都是“既定的事实”,没有太大的改变余地。一个人的工作成效,不仅取决于能否做其擅长的事情,也受能否按照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的影响。
通过回馈分析法,可以发现我们做事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但很少能够查明原因。不过,要找到其中的原因并不难。只需要几年的工作经验,就能很快地发觉“我的工作表现如何”。
首先,你要搞清楚的是,你是读者型(习惯阅读信息)还是听者型(习惯听取信息)的人。我属于读者型还是听者型?这是你首先要问自己的问题。但是,光这些问题显然不够。
要想做好自我管理,你还需要问这样的问题:我能与别人合作得好吗?还是喜欢单枪匹马?如果你确实有与别人进行合作的能力,你还得问问这个问题:我在怎样的关系下与他人共事?所以,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我如何才能取得成果——是作为决策者还是作为顾问?……
其他有助于认识自我的重要问题包括:我是在压力下表现出色,还是适应一种按部就班、可预测的工作环境?我适合在大企业中做“小兵”,还是最适合在小企业中当“长官”?切记:不要试图改变自己,这样做成功的概率会很小。相反地,你需要努力工作,改进你做事的方式。不要采用你做不到的或做得不够好的方法工作。
举个例子:贝多芬生前留下了大量草稿本,但他自己曾经说过:“在实际作曲时,我从来都不看草稿本。”当别人问他:“那么,您为什么要留下草稿本呢?”据说他的回答是:“如果不立即把曲子写下来,我可能立刻就会忘了它。在草稿本上记下曲子,就不会忘记了,但我也不会再看草稿本。”
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人通过记大量笔记学习,如贝多芬。但是,阿尔弗雷德·斯隆与他不同,斯隆在开会时不做任何记录。在所有最重要的自我认识当中,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的。当我问人们:“你怎么学习?”大多数人都知道答案。但是,当我问:“你根据这个认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吗?”没有几个人回答“是”。然而,按照自己认识到的学习方法学习,正是一个人日后创造绩效的关键。或者更确切地说,不按自己认识到的学习方法学习,注定创造不出应有的绩效。
一个人的优势与他的做事方式多半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两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但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与他的优势有时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举个例子:一家制药公司为取得效益,它或可采取持续的、小幅度的药物改进策略,或可以采用高投入、高风险的方式,下注实现难度很大的突破性药物。无论采取何种策略,最终结果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说到底,这是两种价值体系的冲突。
对一家企业来说,无论追求的是短期效益,还是专注于长期效益,这同样是价值观的问题。毋庸置疑,每家公司都必须寻求短期效益;但当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之间出现冲突时,每家公司都会给出自己的优先项。从根本上讲,这并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而是一种价值冲突,即在企业的职能和管理层的责任上,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看法。换句话说,一个人的价值观永远是,并且也应当是最终的检验成败的标准。
少数人很早就知道他们属于何处。比如,数学家、音乐家和厨师,通常在四五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成为数学家、音乐家和厨师了;物理学家通常在十几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决定了自己的工作生涯。但是,大多数人,实际上在25岁以前都不知道他们将来要干什么。然而,在那时他们应该了解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的做事方式,更应该对自己的价值观有着清醒的认识。然后,才能够决定自己的归属。
当前形势的要求是什么?鉴于我的长处、我的工作方式以及我的价值观,我怎样才能对需要完成的任务做出最大贡献?最后,必须取得什么结果才能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要接受别人是和你一样的个体这个事实。
这就是说,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做事方式和自己的价值观。因此,要想卓有成效,你就必须知道共事者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