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关于“时间”,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书中,精典的都说完了……
让管理更有效!

我们的使命:
持续帮助中国企业的知识工作者学习与实践德鲁克思想。
我们的愿景:
传播德鲁克思想,培养企业管理者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我们的价值观:
正直、诚信、责任、贡献

谁是管理者?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在知识社会中“管理者”的全新定义——“每一个愿意凭借专业、积极贡献、勇于担当责任的人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贡献。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组织工作效能的人,都要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如何卓有成效?让平凡的人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德鲁克提出了5个核心能力:

作 者 | 彼得·德鲁克
第二部分:关于时间
011.我们很早就明白,制约经济增长和经济活动的其实是资金的需求,而不是资金的供给。至于第三种制约因素,也就是人力,虽然良才难觅,总嫌不够多,但人手总归还是雇得到。只有时间,租也好,雇也好,买也好,再怎么样,谁也不可能获得更多。
有效管理者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也许不是别的,就是他们对时间的珍惜。
012.要想取得有效性,每一位知识工作者,特别是每一位管理者,就必须有大块的时间可供利用。如果可支配时间是支离破碎的,哪怕总时长非常可观,也是不足以成事的。但凡涉及到人的工作,只花几分钟根本不会有什么成效。把任何一件事说明白,至少都要花想当大一段整块时间。
以为只要15分钟就可以跟一位下属谈完计划、方向和绩效的经理,不过是在欺骗自己罢了。
013.东欧的斯拉夫农民有句谚语:“不在脚上下功夫,就得在头上下功夫。”这好像是趣味版的能量守恒定律,但更像是“时间守恒定律”:我们从“脚上”任务(体力劳动)拿走的时间越多,就得在“头上”工作(知识工作)花费更多的时间。
014.一些人整天忙着处理那些自认为不能错过的事,例如无休无止地发表讲话、参加宴会、担任委员、列席指导等。这些事不知不觉耗费了这些大忙人大量的时间,其实他们既不喜欢做,也不擅长做,但还是年复一年地做着,就好像它们是从天而降的“埃及之灾”,除了忍受之外别无他法。其实,管理者要做的只是学会说“不”——任何一件事,只要对管理者所供职的组织、对管理者本人、对涉事的组织没有任何贡献,就不要再做。
015.多年来,管理学对“授权”的探讨很多,无论在企业、政府、大学,还是军队,所有的经理人员都会得到劝诫,要努力成为更好的“授权者”。很多大型组织的经理人员也反复提出这样的告诫。不过,我至今还没有看到这种说教产生过任何成果。无人听从的原因很简单:很多人所讲的授权其实站不住脚。如果授权意味着某人应该分担一部分“我的工作”,那它就是错误的。食其薪,就该谋其职。如果像人们经常听到的告诫那样,授权暗指最懒惰的经理是最优秀的经理,那授权就不仅荒唐,而且不道德。
016.还有一种浪费,是管理者造成他人的时间浪费。这是管理者自己基本可以控制,从而可予消除的时间浪费。
这种浪费没有固定的症状,但有一种简单的识别方法,那就是直接询问别人。有效管理者懂得系统而又诚恳地问:“我做的哪些事,对你的有效性没有贡献,所以是浪费你时间的?”提出这个问题,而且不惧真相,这是有效管理者的一个标志。
有时候,管理者的工作虽然有成效,但他的工作方式浪费了其他人大量的时间。
017.我一年级的算术老师出过这样一道题:“挖一条沟,如果两个人挖,需要两天挖好,那么四个人挖,需要几天才能挖好?”一年级学生的正确答案当然是“一天”,但在管理者的工作中,正确答案可能是“四天”,甚至是“永远”。
的确,有时候相对于任务来说人手太少,工作就算能完成,质量也会打折扣。不过,那不是常态。
普遍得多的情况是人太多导致有效性差,因为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交流”,而不是用于工作。
018.会议在本质上是对组织结构有缺陷所做的补救。开会就不能工作,二者不可兼得。之所以开会,是因为某项任务需要不同职位的人配合才能完成。之所以开会,是因为处理某个情景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不是装在某一个人的脑袋里,而是需要把多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拼成整体。
开会必须成为例外,而非惯例。一个人人总在开会的组织,便是一个无人做事的组织。
019.“认识你自己”这句关于智慧的古老格言,对于凡人来说难到几乎无法做到,但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遵循“认识你的时间”这个法则,踏上通往贡献和有效性的大道。
做正确的事,再把事做正确。
有人问晚年的德鲁克,他认为自己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他回答说:“我想是帮助过一些好人有效地做正确的事吧。”
站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来看,我们已经从国际形势的快速变化、商业环境的日新月异,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在愈演愈烈的不确定性当中,而唯一能掌控的,或许也只有提升自己的有效性,以接受和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基于此,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你能从发现和发挥自己的长处,确立超越自我的目标,富有勇气和成效地工作,坦然地面对事业中的困难和挑战。
“观念的改变并不能改变事物本身,却能改变我们对事物的看法,看法不同,结果不同!”,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不断突破认知,创造未来!


精品课程
讲师简介
咨询:智度学堂管理小助手
18858877276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